2020

10-27

新闻动态

“车震”违不违法?适用于什么定义?

所谓“车震”是指一男一女在车内发生性关系的行为,因过程会导致车体震动的现象。因而产生了“车震”一词。很多人羞于启齿,乍一听上去感觉是伤风败俗的行为,但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存在的。

所谓“车震”是指一男一女在车内发生性关系的行为,因过程会导致车体震动的现象。因而产生了“车震”一词。很多人羞于启齿,乍一听上去感觉是伤风败俗的行为,但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存在的。甚至有些人还蠢蠢欲动,可能是碍于羞耻或者担心违法而不敢尝试。但是笔者认为所谓存在即合理,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回避,我们只要弄清楚这个行为是否违法就可以了。

车震哦

“车震”不违法论

以广义上来说,汽车是房屋、车库等传统私人空间的延伸。汽车属于私人物品,那么汽车内的空间就属于私人的空间,所有人有权决定在该空间做什么事或从事什么行为。当事人有权决定在这个空间里做什么。性本身就是一种私人行为,性行为本身就属于私密行为,并且该行为又发生在个人汽车里这样的私人空间。所以,“车震”是一种关于个人私密的生活方式,也就当然不必经的他人同意,同时也就不违法。

“车震”违法论

“车震”属于当事人自行决定的隐私行为。如果此行为发生在隐蔽的空间中,且具有隐蔽性,那么这时候就是合法的。比如汽车停在自己的车库或者隐蔽的道路上,并且该地区没有车或者人经过,或者当事人对汽车做了人为遮挡等隐蔽处理,当事人的行为具有私密性,他人若没有故意的窥探就无法察觉,那么该行为就不是违法的行为。

相反,如果将汽车停在人流车流众多的道路上,或者在其他公共场所停车并且不做遮挡,当事人这时候在车内发生性行为可能就违反了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。根据其第四十四条的规定: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,情节恶劣的,可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;同时这也是目前关于“车震”违法的唯一规定理论。所以“车震”是否违法,取决于它所在的位置。如果该行为发生在道路、广场、公园、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场所。而他人不用窥探就可以直接看到,那这时当事人就涉嫌侵犯他人权利并且涉嫌违法。

车震违法么

“车震”衍生的违法行为

早前的互联网上有过几起当事人因为“车震”被交警查处的新闻。但其实交警对其进行查处,并不一定是因为车震的本身违法,而是因为违章停车。有些人甚至把车停在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上,这不仅涉及非法停车,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还将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。

也许车震行为的本身并没有违法,但因为车震对象的特殊,所以产生了违法行为。“车震”通常发生在情侣或夫妻之间,这样当然不涉嫌违法。即使发生在婚外的异性的身上也并不违法,只是违反了伦理道德,而不是违背法律。但如果发生在卖淫从业者的身上,与其车震,其行为将涉嫌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这种情况会被拘留或罚款。
车震违法吗

“车震”的危险性

容易被侵犯隐私。如果当事人在车内发生性行为,可能会被无意中看到或故意偷窥,甚至会被偷拍和录音。

容易诱发犯罪。这种行为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发现,可能会以公开不雅行为为由进行敲诈勒索。同时,由于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偏远路段,如果被犯罪分子盯上,很容易被抢劫财物。

容易导致人身损失。当这种行为发生时,车窗通常会紧闭,且车辆可能并没有熄火。同时如果车辆在野外停放时没有采取安全制动措施,车辆在振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溜坡等事故,严重时会导致意外死亡。

那么在文章的最后,编者还是要建议各位,在外玩耍时一定要注意,切莫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公共利益,否则有可能承担法律后果。 



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关注我了解更多有趣法律知识(´▽`ʃ♡ƪ) 北京晋熙律师事务所  

相关案例

浏览色情网站违法吗?属于什么性质?

前一阵子,湖南常德一男子陈某因长期通过手机VPN软件翻墙并浏览境外色情网站被给予行政处罚。相信有些人可能会惊愕

魔幻!公务员不满人事安排,向单位饮用水中投毒

“公务员”“单位饮用水”“母猪性激素”“男同志坐着也是一身汗”“女同事纷纷的怀孕”…… 这些戏剧的词汇让人以为是哪篇故事中的描述,但实际这些词汇竟然构成了一起发生在山东乳山的真实事件。

婚外情在法律上具有哪些风险?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?

所谓婚外情是指已婚者在婚外长时间与异性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,或者同居,甚至骗取婚姻登记的情形。婚外情至少会涉及一个家庭,多则可能会涉及多个家庭,在道德上、法律上、事业上、卫生健康等方面都存有很大的风险

情侣开房,“激情”40分钟被4万人围观,偷拍者何罪?

你知道“针孔摄像头”吗? 你喜欢外出旅游吗?出去又住在哪里呢? 你外出会住酒店吗? 你听说过在酒店被拍的事件吗? 当你住酒店时会先做安全检查吗?当今的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,不论是出差、旅行还是其他外出活动,住酒店可能是我们的必然的选择。

2020了还有人被碰瓷儿?看看法律新规!

所谓“碰瓷儿”是一句北京的方言,百科是这样释义的:“一泛指部分行为人通过人为故意制造被害假象以达到欺诈、敲诈、勒索等手段非法索要财物的行为